精準健康和人工智慧是生醫產業之未來趨勢

台灣大學前校長楊泮池教授

精準健康和人工智慧是生醫產業之未來趨勢

主講人

楊泮池 教授

台灣大學前校長

文章摘要

         楊泮池博士談論精準健康與人工智慧的結合,將是生醫產業未來的趨勢。他強調,台灣健保涵蓋99.9%的國民,龐大的資料庫以及台灣強勢的ICT產業跨入精準健康領域,將能為華人創造很大的商機。

全文

        我要談談精準健康跟大健康產業,特別是跟人工智慧(AI)的結合。以台灣為例,台 灣的醫療品質及可信性是全世界最好。台灣在二十幾年前實施全民健保(自1995 年起),涵蓋率99.9%以上。台灣兩千三百萬人口,二十多年來的大數據資料,就是台 灣發展精準健康最重要的保障。

建基於儒家精神的領導型態

        以醫療的品質跟可信性,台灣遠比日本甚至美國好很多。看看台灣總體環境的國 際競爭力,在很多國際的評比上,台灣在整個經濟的穩定、健康的照顧系統,還有整個 全球經濟的競爭力跟自由度都是在全世界排名非常的前面。也就是說,台灣要發展整個 生醫產業是絕對有它的利基。

台灣大學前校長楊泮池教授 文章圖片 1
台灣大學前校長楊泮池教授 文章圖片 2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發表全球競爭力報告,台灣排名是全世界第12,但在總 體經濟穩定、創新能力等,都名列前茅。在Newcomer Market名列第三,僅次於新加坡 和以色列。台灣哪裡強?台灣在臨床醫學、臨床試驗以及研發能力都非常強。整體基 礎科學研發設施的平臺也建構完整,產官學連接順暢。

        台灣另一個強項是執行能力。台灣有一流的醫療的人員人才以及醫療的品質,台 灣的ICT產業及製造業世界聞名,且擁有豐富的工程人才及研發能量,這是台灣能跟全 球競爭的強項,也是華人可以跟全球競爭的地方。

生醫產業的臨床實驗

        在生醫產業,臨床實驗是非常重要。臨床試驗,就是一個新研發、新藥物、新醫 療器材、新診斷試劑,必須要在病人身上測試,才能決定它的安全性以及有效度,才 能實際使用。這樣的臨床試驗環境,台灣是做得非常的好,美國的FDA到台灣看任何 一個臨床試驗,找不到瑕疵。因此,可以根據台灣臨床實驗的結果,直接可以通過一 種藥物或一個診斷試劑,或者醫療器材。

台灣在臨床實驗非常有競爭力

        由於人種的差異,很多疾病都不一樣。華人的疾病與白種人也不盡相同,在東亞好發的疾病跟白人不同。因此,我們將台灣各大醫學中心針對東亞,特別是華人族群 好發的疾病,形成一個臨床試驗的研究群,包括肝炎肝癌、肺癌、乳癌、很多癌症以 及高血壓、糖尿病等,將所有台灣醫學中心進行這些疾病的研究都結合一起,整合成 國際化,可以參與臨床試驗。目前這樣的臨床實驗聯盟共有14個,表現傑出。

        在整個臨床試驗的審查的過程非常的快。過去一個「血管張力素受器阻斷劑 (ARB)」都要審查半年至一年,但目前僅有20至28個工作天就可以完成所有的審 查,讓台灣在臨床實驗非常有競爭力。

台灣大學前校長楊泮池教授 文章圖片 3

精準醫學最重要是量身定做

        現在來談談「精準醫學」,為何要從「精準醫學」跳到「精準健康」?就像穿一 件衣服一樣,過去是一件標準套用在所有的人身上。不管是黃種人、白種人或黑人, 只要是肺炎,就要用抗生素。但事實上人種不同,使用的藥物劑量,以及可能發生的 併發症完全不同,必須要量身定做。因此在2014年,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提出「精準醫 學」。但白種人的未必適用華種人,必須要在各個族群建立自己的精準醫學標準。

        且精準醫學最重要的是要量身定做,針對每一個個體、基因環境體質之不同,提 供正確的診斷,減少合併症,並提供正確治療,這就是精準醫學。

        2000多年前的《黃帝內經》就說明:「上醫醫未病,中醫醫欲病,下醫醫已 病。」現在醫學教育培養的都是下醫,病人已經出現了症狀,醫師根據症狀提供診斷再治療。所以我在醫學院時,整個的醫學教育應該做上醫的事情。這就是接著要談論 的「精準健康」。

精準健康是整個大健康產業的藍海

        從這張「疾病的自然史」看,紅色這條線是症狀出現時,或者是疾病可被現有技 術偵測到。舉例,要檢查癌症需要進行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大約可看到0.5至一公分 左右。但0.5公分至一公分的腫瘤有10的9次方的癌細胞。當癌細胞到10的12次方時,就 會因癌症過世。但是從一到10的9次方是完全看不到。現在的醫學是等症狀出現的時候 才來做。對精準醫療而言,是相對太慢。所以精準醫學其實目前是著重在生病後再治 療。

        我們應該做的是往前,在疾病非常初期的時候,它的可逆性還可以完全治癒時, 就想辦法早期診斷,是在健康時知道可能罹患各種疾病的風險,去改變生活型態,避 免接觸可能造成疾病的環境,所以預防是遠比診斷再治療還要重要。這就是要推動精 準健康很重要的一個理由。

        從精準醫學推到精準健康,一定要跟人工智慧結合。因為精準醫學就是要利用所 有的大資料,分析病史、臨床資料等等。用運用大數據預測可能會發生疾病,預防疾 病,甚至可以治癒疾病,這就是精準健康,也是整個大健康產業的藍海。

台灣大學前校長楊泮池教授 文章圖片 4

人工智慧已經改變醫療現況

        人工智慧已經在改變醫療的現況。診斷技術的進步,讓你可能在門診就能簡單 抽血,或從口腔黏膜細胞,就能進行基因定序。基因定序經過網路傳到雲端,建立的 大數據資料經過機器學習,將能讓你很容易去針對每個個體,預測疾病的發生,進 行精準治療。追蹤疾病,最重要是早期,當疾病尚未發生時,就可以診斷出來。疾病 預防,必須知道罹患疾病的風險,然後進行個人生活行為習慣的管控,以預防疾病的 生。

台灣大學前校長楊泮池教授 文章圖片 5

精準醫學跟精準健康,如同冰山上面及下面

        所謂的精準醫學跟精準健康,我用冰山來做一個比喻。由精準醫學診斷已罹病的 族群,運用智慧醫療,進行精準診斷、精準治療,包括用標靶治療、免疫治療、細胞 治療等,但是從發病到完全恢復健康,需要花費龐大的醫療資源。因此,重要的是要 往下推,在亞健康的族群,新的醫療科技可以協助此部分,讓個人知道可能潛在一些 疾病的風險,必須要改變個人的行為模式,從基因、家族史、過去病史,就可大約知 道可能會發生哪一些疾病,再量身定做,針對每一個人進行健康管控、健康篩檢。例 如,有些人比較容易得大腸癌,他可能每年都進行大腸直腸的檢查,跟一般人五年做 一次的情況不同。所以必須要針對每一個體,決定他應該進行哪種篩檢。

        此外,在少子化的社會中,健康最重要。在生醫產業中,如穿戴式裝置,就必須 要量身定做,也要設定個人化運動,讓健康族群永遠保持健康,這也是大健康產業必 須要著重的部分。看健康產業,不能只看冰山上面的精準醫學,還需要看冰山下面的 精準健康,這才是大健康產業應該花費的地方。

台灣大學前校長楊泮池教授 文章圖片 6

精準健康市值預測5年後達3兆美元

        藍色這條線是所謂精準醫學整個產業。整個精準健康是涵蓋了整個健康福祉, 包括個人健康飲食、運動等等。精準健康市值到2025年預測是3兆美元(3000 USD Billion)。

基因定序,台灣貢獻良多

        在基因定序的進步,台灣貢獻很多。過去基因定序非常昂貴,需要很大的儀器方 可進行,現在基因定序是接在個人電腦就可以進行了。

        基因定序的費用就像摩爾定律一樣降得很快,主要是半導體運用在基因定序上, 台灣扮演重要的角色。基因定序全世界最大的廠是Illumina,其基因晶片代工,大部分 是在台灣做的,台灣半導體製作的新型定序機器,讓檢測快速,且非常便宜,讓整個 基因定序更加容易。

        現在只要到一家診所,抽血、拿細胞樣本,就可以進行基因定序。並利用雲端數 據,進行疾病診斷,提供適合的藥物,不會產生合併症或過敏。甚至居家檢測,確認 你購買的食物是否有被汙染等。整個精準健康的範疇,就是一個全能健康照顧,根據 個人家族史、基因,以及個人環境,並進行客製化的穿戴裝置。所以精準健康是考慮 個人的基因環境和生活方式的差異,根據患者的獨特的一個背景和條件,治療、制定 一個治療跟預防的一個策略。這些客製化的智慧居家自我監控的裝置,就是華商可以 發揮之處。

台灣大學前校長楊泮池教授 文章圖片 7
台灣大學前校長楊泮池教授 文章圖片 8

客製化智慧型居家自我健康監控

        穿戴式裝置可以監測血壓、血氧、心跳,是否有心律不整問題、睡眠情形,甚至 連跌倒都可偵測到。此外,在居家環境監控部分,甚至馬桶都能依據個人的排泄物, 偵測個人腸道問題,提供飲食調整建議等。

台灣ICT大廠跨入大健康產業概況

        台灣在精準醫學做的非常好,包括中央研究院、工研院等,都與大學合作,所以 藥物的研發跟診斷的成果做的相當不錯。

        此外,台灣IT產業全球聞名, 同時也跨入大健康產業領域。包括植入性晶片、基 因定序,甚至體外外骨骼,可以協助病人,讓巴金森氏病人坐輪椅站起來走。此外還 有一些居家檢測、X光機等。台灣ICT產業努力地跨進大健康產業。

        台灣開始進行精準醫學計畫,要做一百萬人口的基因檢測。只要花費1000圓,就 可以了解個人基因,以及有哪些疾病的風險。

        美國FDA已經認證運用AI診斷肺癌,AI的診斷可能比醫師更準確,這是不爭的事 實。把AI的診斷跟放射科醫師一起比的時候,會發現AI機器學習比醫師看的可能還要準。

        以後的未來的醫學會變成用自拍的方式。身上哪裡有問題,手機一拍,手機就告訴你,痣是不是黑色素瘤?用超音波知道身上有沒有膽結石?心臟瓣膜有沒有問題?眼底 有沒有問題?心電圖是否正常?這是未來一定會看到。

台灣健保是一個大金山寶庫

        台灣健保是一個大金山寶庫。台灣2300萬人口,99%涵蓋在健保裡。二十幾年的資 料是一個人工智慧跟全世界的藥廠都非常希望能夠用的龐大資料庫。若用機器學習利 用人工智慧來做診斷,立刻可以建構一個華人社會的健康資料庫。目前台灣健保醫療 影像倉儲資料庫收藏量已經開放了10億筆的影像,這些影像包含所有的電腦斷層跟核 磁共振,但去除個人資料,所有的人都可以用,包括藥廠,就可以申請這些資料,用 來建構很多華人特殊疾病的一個診斷跟治療。這是一個非常大的一個突破。

        台灣在2019年12月5日至8日舉辦第三次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Expo Taiwan), 就是要讓全球知道台灣在醫療的科技的成果,台灣的醫療品質跟ICT產業結合,將是很 大的商機。

台灣大學前校長楊泮池教授 文章圖片 9

精準健康與人工智慧時代已經來臨

        總而言之,精準健康時代與人工智慧時代已經來臨了,其實最擔心的是像我一個 臨床醫師,工作可能不保,但是必須要面對這個事實。那個時代已經來了,要善用人工智慧看精準健康,造福病患。台灣要發揮精準健康產業是絕對有它的利基,有很多 的金山相互結合,ICT產業善用民間的資源,台灣絕對可以做得非常好。我一直說, 台灣有一手好牌,華人社會有一手好牌,雖然沒有達到大滿貫,但至少應該達到小滿貫。

台灣大學前校長楊泮池教授 文章圖片 10

分享給朋友: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