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社區
倡議創造一個15分鐘步程的ITG社區生活圈
一場瘟疫令我們的生活產生了顛覆性的變化,讓我們認識到第三波第四波的疫情將會不斷地纏繞我們的生活。因此如何減少社區交叉感染,透過居家辦公減少通勤的勞累,以及如何縮短生活距離以增加與家人的相處時間等等問題,又再重新成為一個熱點的話題。由於疫情的關係,以往我們從來都不敢相信自己能夠做到的事,例如居家禁閉,社區隔離,家居辦公,線上學習,網上購物等等顛覆我們生活習慣的挑戰,我們都一一克服了。使到我們重新審視,以前那種过分都市化,高度密集型的居住習慣又是否是一個必然的選擇呢?
今年巴黎市長Anne Hidalgo 就提倡創造一個15分鐘的宜居生活圈,目的是要使巴黎成為一個居民在離家十五分鐘內就找到一切日常所需的城市。雖然巴黎這幾年內發展了不少绿色單車徑,休閒式行人專用區等等便民的設施,但是還有超過半數的巴黎人口需要長途跋涉,舟車勞頓地上班下班,長途上班已成為他們最忐忑不安的生活壓力,也成為了他們生活質素急速滑下的重要因素,這實在是都市人需要解決的急切問題。
長久以來,在大灣區各個不同層面的輿論,都有著加快推動環保智慧社區建設的聲音,例如活現香港的創辦人陳智遠,以及香港商業及專業評審中心的佘壽寧。此外,更有團體提出了實踐的方案,例如由王兟提出的公私營合作計畫。而ITG社區發展計劃是一項由世界華商菁英會發起的先導計劃,目的是要為年青人製造一個理想的生活社區。本計劃的精神是敢想敢做,是一項勇於創新,而且非常務實的一個倡議,在籌劃過程中,我們盡量使到這一計劃平實可行,著重可操作性,能夠有效地快速建設,不會流於空談。
十五分鐘生活圈的概念是要讓居於這一ITG社區的人們在15分鐘的步程之內就能夠滿足一切日常生活所需,其中包括六項主要的社區活動,包括護理,學習,理財,工作,運動,文化等休閒活動。如果這樣的計劃在巴黎或者香港推行的話,那麼就要進行大面積的城市改造,而事實上,已經發展成熟的城市無可能把所有的建築和設施推倒重來,所以只能夠在已經存在的基建以及設施上進行大規模的改造,因此理念需好,但最終都因其複雜性而無法快速實踐。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東京,紐約,香港,巴黎等的綠化智慧社區都只能原地踏步,長期停留在一個理念討探討的階段。
lTG社區是一個從零開始,白紙一張的社區發展規劃,本計劃的實踐可行性要踏實得多,其著重如何把生活的重點回歸人類的心靈,把通勤的範圍回歸到步程之內的社區。並且考慮如何與大自然和洽相處,在滿足了大家對戶外空間的需求之後,更有效地保護我們的地球。其實這是一項刻不容緩的新生活計劃,尤其是不少專家已經提出警告,疫情難免會出現第四波第五波,並已經變成我們的生活常態。
但是有危必有機,回顧人類歷史因為瘟疫而重新規劃城市的例子非常之多,例如十九世紀的霍亂,就迫使了倫敦紐約發展地下污水處理系統以及排污網絡。而香港於一八九四年的時候由於鼠疫的出現,也促使公共衛生的設施及條例進行大規模的改革。而這次新冠肺炎全球爆發已經使人類的生活態度產生了極大的震盪。這次疫情突顯了不少長期累積的社會問題,以及科技沒有對應以人為本的錯誤觀念。因此盲目發展科技而忽略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實在是人類最危險的迷思。lTG社區計劃是一個全面性的綠色新生活模式,其影響力足以成為大灣區社區改革的典範,為中國進入小康之後的未來社區發展,提供一個劃時代的新方向。更可以為RCEP新時代的到臨,提供一個與東盟國家優勢互補,共同解決青年創新創業問題,擴大區域合作的難得機遇。
ITG Co-Living Community青年共居創意社區
ITG Slash國際菁商公寓海外案例
因此大灣區的年青人對居所的憧憬與盼望,實在遠超過社會對這一個問題的了解與認知。讓年青人能夠逐步實現他們的理想,擁有一個快樂的安樂窩,實在是一個刻不容緩的全球性社會問題。那麼,我們又應該如何拉闊年青人居住的想像空間呢? 今年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做了一個青年 “創研庫” 研究,公佈了有關青年人共居的的可行出路研究。報告指出年青人能夠尋找到一處舒適的安身之所,實在是非常困難。但是,總觀世界各地,同樣地面對青年居住問題,為了進一步了解各地的解決方案,因此青協做了一個簡單的調研。
東北亞地區
台灣 “ 玖樓 ” 共居公寓理念認為房子是租來的但生活卻不是租來的。這計劃讓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人一起共居,租金比同區便宜三至四成,管理者亦會舉辦各種聚會,閱讀書會,大食會等讓住客建立聯繫與交流。
中國內地 “ you+國際青年公寓 ” 篇布北京,廣州,深圳,上海等城市,概念是要為在外漂泊的年輕人,提供生活空間,管理局經常舉辦各種講座,也會組織 “家友會” 讓租客圍坐一起,玩互動遊戲,拉近距離,並在彼此關聯行業上創造合作機會。
歐洲地區
荷蘭,安老院 “ Humanita ” 推出 大學生免租計劃,學生只要願意每月至少服務長者30小時,例如教導長者使用電腦,讀報,交談,陪伴看電視等,大學生便可以用做義工方式,換取免費住宿。另外當地亦有專為學生而設的組合屋,屋苑是組合屋形式興建,便於組裝和拆卸,成本低廉,租金合理,有獨立廚房廁所以及陽台,並定期舉辦活動,注重社區關係,鄰舍的共生合作活動。
北歐地區
芬蘭“Homes that fit ” 當地政府與安老院合作推出一個名為 “Homes that fit” 廉租屋計劃,25歲以下青年只要願意每週花三至五小時與長者相處,便可用低於市價一半的租金,申請入住長者之家的單位,單位設有獨立洗衣間,儲物櫃,廚房和陽台。
美國近年也興起共享空間 “ Co-Living” 為青年人提供廉價公寓WeLive也已經成為了一個美國共享公寓的流行品牌。以上就是各國拉闊居住的想像空間,共居反映居住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共居共住重點是要建立人與人之間的更好連係,以及對社區的歸屬感,並且鼓勵不同年齡層的人共同相處分享智識,分享智慧,分享生活,增進共溶的社區精神,共建和階社會,同層共居或跨層共居可以發展親密的社區鄰裡互助關係,在創科新時代中是一個新的社區型態, 這種共生共居的社區模式將會是一個嶄新的世界趨勢。